我每年要存$1500的FSA,全是为了牙科准备的。年纪轻轻的我,见牙医比我五六十岁的白人老板都勤快。 过去两周几乎没出去参加活动也没见朋友,正在经历不太好过的术后恢复。这已经是我第二年做 gum graft 了。我第一次做手术之前查资料的时候发现即使在美国,在我这个年龄需要做这种手术的人不多,在国内是更不常见的治疗手段。决定写出来给病友一些参考。 我为啥要做 Gum Graft? 说来话长,和我的出厂配置 有很大关系。青春期时候在国内做整牙(当年还是钢丝牙套),我才十几岁,牙医就对我的牙龈状况有点担忧。后来戴了三年牙套,清洁牙齿困难,使得牙龈问题更严重。按我们90后们的家长那代人的口腔卫生意识,能一天刷两次牙,用用漱口水,已经很讲卫生了,牙线什么的从没听说过。以上这些原因让先天不足的牙龈退化更严重。 我,一个三十岁的人,牙龈退化程度和五六十岁的人差不多,好几颗牙齿都能看到暴露出来的牙根。在美国看的每一个牙医,包括之前帮我拔智齿的牙医(这完全不是他的治疗范围,关于在美国拔智齿的经历可以看这篇),都对我的牙龈状况表示了深切的忧虑。他们都告诉我,我不用等到年纪很大就会有牙齿脱落的风险。 牙龈一旦退化是没有可能长回来的,牙医们一致推荐的补救措施就是 Gum Graft 手术。简单来说就是给暴露出来的牙根贴一块补丁,增加牙龈厚度,保护牙根。我这种屁大点毛病都要看医生的焦虑鬼当然觉得这手术必要且紧急,一刻都不能等了! 手术中医生会把患者上颚的组织切一块下来,补到暴露的牙根处。当然也可以不切自己的,用捐献者的组织。不知道要怎么触发这个选项,医生完全没有问我要不要用别人的组织,直接就默认切我自己的。本洁癖做功课的时候还在用别人的组织和多一个伤口的两难之间纠结了很久,结果根本没让我做选择。 我从 primary dentist 那儿拿到refer信并且做了一番功课之后,搜索了…
不敢相信我也胆敢写摄影教程了,本文的目标就是: 让你不再只用自动模式! 不是自动模式不好,但有选择地用自动模式和只会用自动模式是有本质区别的。 拍了这几年下来,感觉自己基础的问题都解决得差不多了,绝大多数对理论的理解都是在实践过程中获取的,这样学习很慢,但符合我的性格。拿起相机拍照时我甚至对光圈、快门速度和iso这三要素都是一知半解。我心急,没耐心从基础教程学起,忍耐着看了一些也觉得不甚明了。我至今搞不懂好多摄影教程喜欢讲的成像原理,但这些一点都不妨碍我拍照。相机发展这么多年,极端的如手机照相功能,都是冲着越来越简单易懂好上手的趋势发展的,普通人用普通的摄影设备,不需要懂原理懂个怎么做就够用了。 我认为摄影的上限是由审美决定的,设备和技术差不多够用就行,完全可以边拍边学。 我下面写的东西都是对着相机设置一看就懂,不需要多么高明的理解能力,不知其所以然而知其然足以。 1.买什么相机和镜头 机身 太长不看版: 我买东西真的很烦做功课。我买第一台微单之前,先确定我的预算上限,再估算一下我能的臂力上限,再看看我想要换镜头还是不换镜头的,选个最新款评价还可以也不太丑的,齐活了。这类筛选总结各个摄影账号都给你们做好了,直接对着找就行了。 如果不清楚自己要什么,不如对着产品推荐列表想自己一定不要的参数什么。 除了富士家相机溢价略高之外,同价位的不同牌子性能不会有太大差距。但不同品牌有不同的特点,还有配套镜头的丰富程度和价格也不太相同。每个机身品牌的配套镜头丰富程度和价格,会影响你出了新手村之后转职的花费。不同厂家出的机身和镜头大多不会通用,较少副厂镜头选择的,比如富士,想加购镜头就只能买富士自己出的镜头,型号选择也不是很多。当然有镜头转接环这种东西,但我感觉很麻烦,除非你有几个祖传镜头,不然可以等玩熟了再摸索。 我只用过富士普通机型和索尼A7,其它如尼康、佳能、宾得、理光、徕卡、哈苏等一点都不了解。个人认为富士溢的价体现在机身外观和直出滤镜上,如果不想做后期,富士滤镜直出很高效,还能保持出片风格统一,挺适合新手随便拍的。虽说是因为犯罪分子逼迫我灭门的富士,但在那之前我的富士已经积灰一段时间了。我这种不做后期绝不出片,也不追求日系朦胧美的手抖如筛糠之人,对富士一生黑,现在安心做索尼门下走狗。 【本文由索尼相机公司友情赞助——五毛钱】 对于新手来说,相机机身如其他所有电子产品,相似价位同类产品买新不买旧。但也不用特意追求一步到位(比如,不用追求第一台相机就是全画幅),以“轻便,愿意带出门,好操作”为主,最重要的是培养拍摄习惯和兴趣。还没开始拍的时候你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三分钟热度,也不知道自己会喜欢拍街景人文、人像、风光还是别的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臂力怎么样(?)假使我一开始就买了现在常用的 sony a7+24-70 变焦头,就我这弱鸡胳膊和怕麻烦的性子,早歇了摄影的心思了(其实重的是镜头,不是机身,A7就是正常微单重量) 镜头 太长不看版:…
又到一年 Holiday Season,旧金山作为美国西海岸最著名的城市之一又热闹了起来,不时就有同学乡友问我旧金山游玩的注意点或者推荐。作为湾区自封最文艺但确实是最热爱旧金山城市生活的吃喝玩乐博主,突然使命感上身,必须要让乡亲姐妹们了解一下旧金山的迷人之处。 PS:本指南由我和陆子野共同完成,他的主要贡献在(即将要发的)下篇餐馆推荐部分,如果他推荐的餐馆不好吃请不要找我麻烦→_→ PPS:文中图片除标注之外均由我本人拍摄,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使用说明 我设想漫步式的游览场景,大致按区域划分了值得路过一观的城市景观(开车经过也可以看)和好玩的活动地点,没有优先级,时间有限的游客请自己做详细攻略;游客景点和网红打卡点不是被列出的充分条件。 吃饭口味各异,推荐餐厅仅代表个人观点。 治安和交通 我列出的地点绝大多数白天独自行走也不危险,我都独自携带相机前往过,但途中可能会经过不太安全的街区。 请尽量避免独自前往 Tenderloin区域,其他区域路边的homeless大部分不具备攻击性,避开他可接触的范围即可,帐篷聚集区注意脚下不要踩到针头。 如携带相机等显眼物品,在感觉不安全的区域请不要露出;在公共场合和公共交通上使用笔记本电脑也请注意周围环境。 如果只在市内游玩,步行+公共交通+打车的方式基本够用,去Clipper官网购买,提前加入apple pay或持有实体卡,湾区公共交通大多可刷。公共交通上偶尔有气味难闻的乘客,远离即可。公共交通上扒窃、抢劫和伤害的事件较少,但仍要注意安全、看好财物。 如果在市内租车需要面对开车拥堵、停车难停车贵和砸车等问题,请不要在危险地带停车下车,不要在车内放贵重物品(电脑、摄影器材等),车窗可见处不要放任何引人注意的东西。 SF City Chinatown +…
也许“享受单身”是当下的一种“正确主流”,包括我自己在内,曾不断否认自己的“单身焦虑”,觉得“渴望脱单”是不体面不独立女性的想法。今年以来,我确实是完全不焦虑了,我只是想展露内心想法,分享一下为什么我曾经会焦虑?又为什么后来的我真的不在乎了?也许能对你了解自己有所启发。 ———— 和白月光分手之后的十年里,除开一段非常糟糕的历经大半年的relationship之外,自我定义一直处在“单身”状态。会有date会有fwb,但都不曾在我的生活里长期占据重要地位,我会短暂地上头,从几周到几个月不等,然后因为种种原因放弃。这些关系可以统称为“something casual”。 有比较传统的朋友问过我这些关系和“男女朋友”在实质上有什么不同?对我个人而言,我只是厌倦了前二十年人生里,一直幻想并且跟随“互相喜欢就要立刻在一起成为男女朋友”的做法。一时上头的冲动对开始以及维系一段relationship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两个人的性格和生活习惯无法相容,兴趣爱好、未来规划南辕北辙,三观互相冲突,我很难说服自己许下commitment并且遵守它。这也是自我保护。对我这样既敏感又情感丰富的人而言,结束一段date的情感成本远低于结束一段relationship。 (如果你今年还不满二十,你可以关掉这篇文章,年轻时候要考虑什么commitment?谈几段冲动的不计较未来的恋爱,后面几十年考虑太多现实的生活里才有值得被反复回味且难以重现的珍贵回忆。) 大多数时候我都享受极度自由的个人生活,尤其是有能力独居一间公寓之后,我的生活已经到了“除了收入少、签证不稳定之外没什么可抱怨的”程度。也观察到自己会对“单身”的情感状态感到骄傲,一方面来自对单身状态的生活节奏的舒适和自由,另一方面来自对父权制某种程度的成功反抗。虽然我不至于决绝如6b4t,但长期单身就像我的一枚徽章。以至于想到我要因为某个男性失去“单身”状态,会感到有些羞耻(可惜我是钢铁直女,如果为了妹子失去单身状态是非常可接受的);有时在感情初期双方都最热切的时候,我会对自己忍不住花费很多时间在对方身上从而耽误正事感到烦躁,但又无法消除自己想和对方交流想和对方共度时间的真切渴望。 (当然,为了反抗而反抗毫无意义。而且我对一个人上头的时候从来不可能做到“控制自己仔细考虑冷静思考”,能不在有他人的场合表现太明显已经是很大的克制了。) 前几年,我认为自己极度渴望亲密关系,也从来不拒绝接触朋友给我介绍的男生。有段时间甚至体会到了强烈的“单身焦虑”。按我自我judge的程度,必然不能容忍自己有这种“传统”心态。 当我留心观察了那些我自己会产生强烈“极度渴望亲密关系”想法的时刻之后,我不禁重新审视我对亲密关系的需求。 比如我想去别的城市旅游,希望有个爱人能一起说走就走,心理上我喜欢一个人自由自在地出游,但出于安全、便利等现实因素,一个人出远门很麻烦; 听说交往频繁的朋友进入一段关系时,我会产生深深的被抛弃的、被排除在外的感觉,因为我不再是ta很重要的人,ta的生活重心偏向了ta的partner; 我有很高的精神需求,我的想法一刻都不曾停止。我频繁地摄入,持续地发散和思考,那我当然需要出口。我有那么多问题、思考和感悟想要与人讨论,我会希望有个和我一样持续输入和思考,能和我诚恳对谈的人就在身边,而不是要等通讯软件那头的朋友回我消息; 长久以来让我十分”担心“孤独终老的原因来自我杞人忧天的特性,我好像从小就过分忧虑人生的无常,会不停地担心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小概率事件:经济遭受重大损失、得绝症或者意外受伤,于是我会担心独居会加剧心理上的痛苦,降低渡过难关的概率,甚至带来灭顶之灾。 …… 豆瓣这样的平台很大程度上帮我缓解了第三个精神交流的需求.我可以读别人关于电影和书的想法, 我可以写下自己突然的感悟。这是我离不开豆瓣的重要原因。但豆瓣仍然不够,我总是认为,应该有个soul mate来满足这种表达和交流的需求。 有次和已婚密友C讨论哪些是能打动我的必备条件,她震惊于我在基本的外在条件和品格之外,对能”进行严肃认真又无用的谈话“有非常高的要求,我竟然真的相信只能和 soul…
我生活在湾区,这里有被神化或是被妖魔化的硅谷,是世界上程序员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当“程序员”这个词在我们舌尖滚过的时候,一个大同小异具备某些特质的刻板形象就出现在大家的脑海里。刻板印象之所以为刻板印象,首先因为它很有代表性,是某种程度的群体画像——其实所有的名词命名都是一种对“刻板印象”的总结归纳(读过博尔赫斯《博闻强记的富内斯》的人肯定很理解,一个能清晰认识并且记住每个单独个体不同的人,是无法使用名词去命名一类事物的) 对不起,又扯远了。我们ENFP+ADHD就是很难有条理地去叙述问题,随时会被distract到其他话题上。如果Sophie坐在这里给你们写,她一定早就把问题解释清楚大半了,而你们在阅读了以上几百字之后,如果还保持着耐心没有关掉窗口,你一定是个有慧根的人。那我再努力一下,来尝试有条理地叙述这件事。 我念了七八年建筑系,接触的人群大多是喜欢艺术的、有较强感受力的人,我大概属于感受力极强的那一撮。这导致我很长一段时间里以为所有人都是这样的,那些做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只是特别努力特别有耐心读书、做实验和思考而已,他们的思维模式跟我的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当我搬来湾区之后,一次次被博物馆的艺术作品震撼到情绪高潮,却要被朋友问“我怎么看不懂?”的时候,一下就如同老男人那般后继无力地萎了。我常常在内心嘶吼“懂个屁啊!我也不懂啊!!欣赏美的艺术品就好了!!多快乐啊!!” 过去几年里我都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们会感受不到“美”,为什么他们需要去“懂”,或者他们以为我这么喜欢这些我就一定很“懂”,其实我屁也不懂啊!看艺术片和听交响乐同理,我一个音盲,能听出哪个作品是哪个作曲家的已经阿弥陀佛了。 直到和Sophie一次次深入交流之后,在离地一万多公里干燥到起皮的空气里,我突然明白,世界上确实存在很多Sophie这样的人,他们去理解事物必须从逻辑出发,理性分析。 为什么这个艺术品好?这后面一定有一套道理,如果能理解这套道理,那就“懂”这个艺术品了,就能够欣赏它了,就如同他们去理解一个公式一串代码那样。他们较难单纯地就从“感受到美”这件事里获得快感,或者说他们很难单纯地“感受到美”,因为美是难以被解释清楚的。我可以用几百字给你解释一幅画的流派、技法和艺术家的创作思想,你能从这些外部信息里了解“这幅画很牛X很重要”,但那都和这幅画的“美”无关。博物馆里可以有两幅重要程度不分伯仲且流派相同的画,但很难有两幅美得一模一样的作品。 他们难以感受到“美”或者从中获得快感,大概就如同我很难理解为什么他们能用理性去分析所有问题,甚至他们自己的情绪。如果你问我,为什么阴天容易心情不好,那我必定一脸茫然“哪有这么多为什么?今天灰灰的,街道都不是金黄色了,就很难受啊。”那Sophie大概能给出一个严密的、至少对她而言是通顺的逻辑思考过程——但我想,她大约不会因为天气这种小事影响心情。 以上叙述的思考模式根本性的差异,常被拿来强化对性别的刻板印象,which is totally bullshit.也许在目前的社会阶段,因为社会规训的原因,有Sophie这类思考模式的人里男性偏多,而其中,社达和利己主义者占了很大一部分(请原谅我使用简单粗暴的标签来形容某一类人,但要论述一个问题,给群体归类和贴标签是难以避免的),他们更顺应现代社会效率至上的运行机制,所以他们通常占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阶级;于是进一步强化了“男人就是更能理性思考、更强、更能事业成功”的偏见。这是另一个复杂的话题,我们可以去想象一个女性也能被从小教育“你要出人头地./你要做个坚强的人“这种教育的世界,坐在总统、企业高管或者学术专家位置上的女性大概也不会少,拥有所谓理性思考、自律行动力特质的女性会很多;再大胆一点,想象一个由所谓的女性化特质主导更加关注感受力的世界,并不一定会比现在这个更差。 但我们当下,只能在这个效率至上的人生副本里挣扎,退出的方式只有删号。对我而言,有规律地按时起床上班,一丝不苟地完成我的工作,然后去gym锻炼,是极度痛苦要我付出巨大精神力去做成的一件事,我在寻求规律生活早睡早起保持锻炼频率方面累计付出的时间精力情绪,大概够我再读一个Master了,我依旧无法成功。规律生活、按时坐在办公室上班和持续锻炼都让我痛苦,而想到我要再这么生活三十年,就是加倍的痛苦,我只能归咎于我自制力太差,注定是个loser;特别是看到Sophie可以轻松保持12点睡8点起,吃健康的鸡胸肉和蔬菜,高效率地完成每天要做的工作然后自主学习之后,我大概很难再对自己的未来人生有什么 信心。世界注定是Sophie这样自律的强者们的,虽然我也不在意谁统治世界,只要他们leave me alone,给我躺平的自由。(经Sophie指出,她现在已经尝试稍微改变自己,打破Routine,更放松地生活了) 我的同类,用感受力来认知这个世界的人群,通常伴有情感丰富和同理心强的特质,随之而来的则是容易陷入内耗、行动力差等弱点。这些品质在当下社会环境中,在男性身上较为少见(或者他们通常要压抑这些所谓女性化的特质),而愿意表现出这些特质的男性大概能比同等条件的男性更容易获得女性的青睐。 当然,无论哪种特质,放到具体的人身上,都会有程度强弱的分别,想象一条线段或者光谱,一端是极端的理性主导的思维模式,一端是极端的感性主导的思维模式,而千千万万的人就会落在不同的位置上,数量大概呈正态分布。我自我判定是超过中间地带靠近感性一端较多,Sophie大概是偏理性一端较多的。我总觉得如果她是个男性(因为我是个冥顽不灵的异性恋),既具有让我仰慕的自律果断和脚踏实地的特质,补足我处理现实生活中的短板,拉住我天马行空的思绪;同时又具有倾听和理解他人、尝试与他人共情的美好品质,满足我的感情需求,真是一位对我而言极度完美的伴侣。简单来说,我希望有一位在那条线段上处于更偏理性位置的partner,来让我产生自己给不了的安全感。 反过来,我如果是男性,Sophie一定不会考虑我作为life partner,因为我身上没有让她欣赏仰慕的特质。至少目前这样的社会规训下,她难以脱离自己的女性身份,和一个”更弱“的伴侣生活,她依然会下意识地期待对方比她更强(即使她已经很强了),即她期待对方在上述光谱里能比她更偏理性,更有决断和行动力;而具备她相似特质的男性,通常不会具备和她一样的同理心和理解他人的意图,只会是所谓的“阿尔法男”。而他们通常会选择一位年轻貌美的伴侣,即传统意义上弱于他们的伴侣。…
女帝的日常 The daily day of the emperor 类型: 模拟 / 策略 平台: iPhone / Android 发行日期: 2021-07-25 官网 表面上,这是一个你扮演开国女帝想办法平衡朝堂,制约后宫,将自己的皇朝传至万代的养成游戏 实际上,这是一个你就算什么都不做天天只是蹲着看京城人民爱恨情仇豪门恩怨也很难把自己作死的吃瓜模拟器……(当然皇位继承人还是至少要生一个的,不然就没法持续的吃瓜了…… 友情提示:不要对他国皇子,你手握重兵的大都督以及朝中大佬始乱终弃,使劲作还是真的会翻车的…… 排雷:本作世界设定男女具有均等的继承权,工作权和生育子嗣的能力 之前玩了一个礼拜,班都不想上就坐那儿点iPad(用ipad是我退让的底线了!求steam上架PC版)游戏系统其实无聊又重复,画风简陋,但就是有种让人欲罢不能奇特魅力,好像在看自动生成的架空小说。 最近玩了《群星》(Stellaris),甚至觉得两者有点像。《女帝的日常》是把事件随机性发挥到了极致。…
从 After 27 和椒盐豆豉看到的,(虽然没人点我但是)不请自来我也想写了! 1. 用三句话介绍一下近期的状况? 开始喜欢自己,真正接受了可能注孤生这件事; 对未来充满斗志和信心; 重回影院、餐馆、演出和博物馆,幸福感和兴奋感让我眩晕。 2. 分享一件这十年里印象最深的事(时刻)? 19年末20年初,武汉爆发疫情,封城。 那段时间不得不卸载豆瓣来切断和中文网络唯一的联系,从而让自己能继续生活下去。这是08年汶川地震以来我经历的最大的、共同体性质的心理创伤。 更痛苦的是从领导人的表现到普通民众的言行都让我怀念08年。 3. 感觉与十年前的自己相比变化大吗? 十年前用的人人网和百度博客都相继下线,那时候又没开始写手帐,甚至不知道该从何寻找过去的自己。现在看来互联网反而让痕迹更容易被消除了。我死之后,没有人给这个博客服务器续费,自然也会下线,我写的文字、存在的痕迹都会消失;倒是日记本有可能埋在哪个垃圾场里,运气好的话会被人挖出来。翻了500页豆瓣广播,终于翻到了十年前,结果发现那时候自己啥也没写,当时就是为了一个暗恋的男生用豆瓣而注册的,一直没怎么用过,直到和白月光在一起,开始两个人一起刷豆瓣,使用动态才多了起来;翻广播的时候看到很多转发内容的发布者或者我关注的人都已经是【已注销】,而且肯定有更多广播被悄无声息地抹掉了;没想到2014年开始大家就操心起了豆瓣的生存问题,我还表示愿意每个月交10块钱会员费来支持豆瓣。 10年前刚进大学,很多方面的想法、认知一定都和现在完全不同。但想去国外生活和不想生孩子这两点完全没变且也算实现了一半。这两点不曾改变过的想法也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现在的我。 最大的变化可能是,十年期前我对自己无比厌恶,但现在慢慢喜欢上自己,将来肯定会更喜欢自己。不会改变的是我永远期待将来的自己。 4. 十年前身边的那些人还经常保有联系的多吗?朋友还能进行深度交流吗?(会不会感觉对事物的看法、关注点的角度挺不一样?) 十年前刚进大学的我不喜欢室友不喜欢同系的同学,只和其他学院的江苏老乡玩。大二换了新室友,从此开始我们四年的室友生活,遇到她们是我大学里最幸运的事情;学院辩论队第一次打上了学校半决赛,这个过程里很多时间和外学院的辩手厮混,但大三大多数学院都搬去老校区之后就很少再有联系;江苏小团体内部因为各种排列组合而难以为继,也他们后来也大多搬去了老校区,等到他们都毕业我还要多读一年的时候和大多数人彻底没了来往(当然也因为大学里大家感情纠葛过多对于某些人会尴尬);那两年因为沉迷剑三,认识了很多网友,有些我出国之后还保持联系。所以十年前我的交友圈就由室友和网友组成。室友们到现在还能还保持联系,也能深度交流,我也可以接受大家越来越不一样但依旧保持感情亲密。…
在豆瓣第十年了,18年之前在豆瓣坚持写过四年的年终总结,18年、19年因为生活状态没有调整好以及极度拖延跳过了这件事。2020年的总结终于能好好写下来了。 过去这一年的关键词必然是“寻找自我”。 【2020年目标完成度】 1.长到55kg × 疫情至今十个月了,完全放弃锻炼外加在家整天胡吃海塞都开始吃零食了,体重丝毫不变。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我决定放弃这件事了,健健康康地随缘长就好了。 2.日常化妆必须会 √ 我对着17年底的总结发现我17年就立过这个目标,直到今年因为疫情有空在家瞎倒腾终于算完成了。 在各位友邻建议的视频教程指导下勉强学会了画内眼线(超级单眼皮不存在画外眼线这件事),而且最近找到了不容易花的眼部打底可以勉强撑到五六个小时不花。从来不敢下重手,每次见好友强行让她们看都看不出来我画了。但起码会了是不是=。=眼影高光阴影什么的就太高阶了,不重要。 3.Make 5 New Friends √ 疫情一整年我还能以见过面为底线地认识八位新朋友真是非常不容易,我觉得可以给自己加个鸡腿。而且最后三个月因为她乡论坛,线上认识了好多可爱的妹子,非常开心! (无处不在的小广告,女友邻们注册点这里) 4.存够$XXXX √ 具体数值就不透露了,反正因为疫情超额完成了,甚至还开始瞎买robin…
2020年夏天美国严峻疫情期间不得不去拔智齿,而且一次拔四颗要用全麻是怎样一种体验。 价格不要问了,说起就心痛。年初完全没想到我一向健康的智齿会出问题,买了个最低配只cover常规检查的牙医保险。只花了几百刀就拔掉四颗的请不要跟我炫耀。 三月刚shelter in place的时候突然智齿痛。人生中第一次经历牙痛,一开始都不知道是牙齿蛀了。那时候哪敢去看牙医啊,后来不怎么痛了就拖了三个月,直到六月再次痛起来而且看美国疫情完全没有变好的趋势,只好硬着头皮去看牙医。 没有车不方便价比三家,找了一家感觉医生还比较靠谱,给了自费部分2000不到的报价纠结了几天就决定做了。手术前的那次Consultation因为保险不cover直接收了我四百多你敢信?? 我老爸咨询了一番他们的麻醉科和牙科同事之后点头让我选了全麻。这真是做的最正确的决定了!!手术过程很舒服。这个之后讲。 疫情期间约手术居然都约到一个月之后,到底是有多少人需要在这种高风险时期拔牙啊! COVID-19 TEST 手术前一周要去做COVID-19 Test。我本来优哉游哉想着提前一周去Kaiser做就行,结果提前十天Kaiser告诉我最久12天才能出结果,我惊呆了,只能立刻刷SF市里的Drive Through测试点。一开始看到只有两周以后的预约绝望大哭,结果刷新一下刷到了当天下午的。立刻约上,下午找小伙伴带我去了一趟。 (SF预约网址:https://sf.gov/find-out-how-get-tested-coronavirus) 约的四点,迟到了几分钟到那儿发现码头那块空地上乌央乌央全是车,在车队里排队排了一个多小时,轮到测试的时候都5点多了。我把头伸出副驾驶玻璃,感觉自己像一只宠物狗坐车的姿势=。= 被医护人员用棉签捅进鼻孔,还转了转,想死的心都有了。捅完一个还要捅另一个,然后才放进收集容器。鼻子好半天没缓过来。本来以为要两三天出结果,隔天就给我发了邮件,立刻转发给手术诊所。测完我还是挺紧张的,老想着万一接到电话告诉我是positive怎么办。 手术 手术前几天去Kaiser(我的医疗保险)药房拿了布洛芬和抗生素。我之前都很抗拒吃布洛芬,手术前两三天突然开始牙很疼,临手术前最后一天晚上没忍住吃了两颗布洛芬,舒服多了。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手术前晚上饭后吃了两颗抗生素,过了十二点就不敢多喝水了。早晨起来又吃了颗抗生素,只敢喝了一小口水。因为院方再三嘱咐我全麻手术前八个小时不能有任何进食和喝水。 到了医院先量体温,问一轮COVID-19的常规问题,才让进wa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