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 | 十年问卷

从 After 27 和椒盐豆豉看到的,(虽然没人点我但是)不请自来我也想写了!

1. 用三句话介绍一下近期的状况?

  • 开始喜欢自己,真正接受了可能注孤生这件事;
  • 对未来充满斗志和信心;
  • 重回影院、餐馆、演出和博物馆,幸福感和兴奋感让我眩晕。

2. 分享一件这十年里印象最深的事(时刻)?

19年末20年初,武汉爆发疫情,封城。

那段时间不得不卸载豆瓣来切断和中文网络唯一的联系,从而让自己能继续生活下去。这是08年汶川地震以来我经历的最大的、共同体性质的心理创伤。

更痛苦的是从领导人的表现到普通民众的言行都让我怀念08年。

3. 感觉与十年前的自己相比变化大吗?

十年前用的人人网和百度博客都相继下线,那时候又没开始写手帐,甚至不知道该从何寻找过去的自己。现在看来互联网反而让痕迹更容易被消除了。我死之后,没有人给这个博客服务器续费,自然也会下线,我写的文字、存在的痕迹都会消失;倒是日记本有可能埋在哪个垃圾场里,运气好的话会被人挖出来。翻了500页豆瓣广播,终于翻到了十年前,结果发现那时候自己啥也没写,当时就是为了一个暗恋的男生用豆瓣而注册的,一直没怎么用过,直到和白月光在一起,开始两个人一起刷豆瓣,使用动态才多了起来;翻广播的时候看到很多转发内容的发布者或者我关注的人都已经是【已注销】,而且肯定有更多广播被悄无声息地抹掉了;没想到2014年开始大家就操心起了豆瓣的生存问题,我还表示愿意每个月交10块钱会员费来支持豆瓣。

10年前刚进大学,很多方面的想法、认知一定都和现在完全不同。但想去国外生活和不想生孩子这两点完全没变且也算实现了一半。这两点不曾改变过的想法也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现在的我。

最大的变化可能是,十年期前我对自己无比厌恶,但现在慢慢喜欢上自己,将来肯定会更喜欢自己。不会改变的是我永远期待将来的自己。

4. 十年前身边的那些人还经常保有联系的多吗?朋友还能进行深度交流吗?(会不会感觉对事物的看法、关注点的角度挺不一样?)

十年前刚进大学的我不喜欢室友不喜欢同系的同学,只和其他学院的江苏老乡玩。大二换了新室友,从此开始我们四年的室友生活,遇到她们是我大学里最幸运的事情;学院辩论队第一次打上了学校半决赛,这个过程里很多时间和外学院的辩手厮混,但大三大多数学院都搬去老校区之后就很少再有联系;江苏小团体内部因为各种排列组合而难以为继,也他们后来也大多搬去了老校区,等到他们都毕业我还要多读一年的时候和大多数人彻底没了来往(当然也因为大学里大家感情纠葛过多对于某些人会尴尬);那两年因为沉迷剑三,认识了很多网友,有些我出国之后还保持联系。所以十年前我的交友圈就由室友和网友组成。室友们到现在还能还保持联系,也能深度交流,我也可以接受大家越来越不一样但依旧保持感情亲密。

可能因为一直不太擅长保持友情,所以对于不联系的那些人并无太大的失落感。当年一起开心过就可以了。

5. 职场上选择的道路跟最初有变化么?是什么让你选择了现在的行业和专业?业余爱好之于你是什么意义?

别问,问就是建筑伤痕文学。

当时一起出国的建筑小伙伴们,大多数都回国了,少数留在美国的又大部分都转去了科技公司。当年某位受大家喜爱的offer收割机景观学霸,当了教授,开了景观公司,人生依旧是开挂模式;有位请我在重大后门吃过烤鱼把我辣的喝了三四瓶王老吉导致我后来再也没吃过烤鱼的学长还在坚持学术道路…… 有时候回想起来多年以前因为没有去成老八校读建筑遗憾许久,大四大五的时候心心念念就想多考两分托福作品集再做得好一点想去个排名更前的学校,看学霸们上了GSD/YALE/MIT心生羡慕,现在都觉得天真幼稚。我高估了我的建筑理想,也低估了现实的无情;七年半的建筑学院生活,再怎么通宵熬夜,设计推倒重来无数次,我现在都觉得是享受。拖延作业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好的design concept,最大的烦恼就是final review画不完了;以前有多热爱设计,现在就有多厌恶我的工作——建筑学教育根本没有教会我们用设计“服务甲方的审美”,我们学的都是用设计“满足自己的审美”,所以我怎么能平心静气面对非要做成美式乡村风或者什么元素都想要混搭在一起的客户?又怎么面对非要把建筑外立面做成假古建的市政部门? 有时候真羡慕程序员,有台电脑就能改变世界。建筑和电影一样,需要太多资源来完成,那意味着要协调太多方面了。也许建筑学教育多向行业现实靠拢,而不是像现在耗费别的专业都够培养个博士的时长培养了我们这些眼高手低心高气傲对现实一无所知没有卵用的理想主义者,就能少几个像我这样因爱生恨的例子。 我已经很久没有发过关注过建筑相关的内容了,建筑就如同一个我深爱多年但是伤我很深如今形同陌路的前男友/前女友,我当然不想看到有关TA的任何动态给自己添堵。 还是某位Master同学看的通透,本来无论家长如何苦口婆心打死也不回国,毕业了跟我们一起耗着打磨作品集,做完之后投了没几家,还是决定回去继承家业,挣到了钱自己做甲方实现建筑理想也不迟。

我现阶段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想法设法改投tech公司的怀抱,希望有公司慧眼识珠早日接纳我,让我干上活少钱多的工作。

6. 与父母之间的相处与十年前相比有怎样的变化?

十年前报了远离家乡的一个大学,所有亲戚长辈都觉得我跑太远了,担心我吃苦。生活的苦确实吃了,外部生活条件和家里比差太多,食物气候也不习惯;但我当时所有想家的情绪都和外部条件有关。一个学期回一次家我也从不嫌少。那时候和我爸关系依旧不太好,只和我妈打电话。爸妈肯定是牵挂我的,特别是我妈,事无巨细样样关心。刚上大学的时候我没有网银,所以不怎么淘宝,我连端午节吃的粽子都是我妈找了五芳斋的网店提前下单送来的,就因为我们学校和周边,或者说上学的城市很少卖蛋黄肉粽。我现在偶尔想起我妈难过到想落泪的时刻,也大多数和食物相关。

我妈过世之后和我爸的关系终于有所修复,到如今的相处已经完全看不出当年有过不和。我爸可能终于意识到他管不住我了。我一直都是个非常叛逆坚持自己想法的人,我以前从来不对他们说起只是因为我没有自主权,独立之后我再也不顾忌了,前两年每次回国我们都会因为我的个人选择吵架。但现在他只能接受然后象征性地劝我两句,所以我现在对他比过去二十多年里任何时候都要坦荡真实,我也比过去十年里任何时候都要想念他。我上一次回美国的时候因为舍不得我爸在车上一路哭到上海,司机大叔都看不下去了,还以为我是第一次离家出国的大学生。

我很高兴的是我爸今年终于有了新对象,我心里松了一口气。他有个了伴,我坚持不回国的时候也可以少点愧疚和挣扎。我今年去夏威夷的时候少有的有了“想带我爸来玩”的想法。他全方面地支持了我的出国计划,自己却还没机会来过。我出国前我妈就病了,再也没好起来过,二人自然从未成行;我毕业地时候想要他来参加毕业典礼,但我妈正好在最后关头;再后来我工作稳定了想让他来玩,疫情就开始了。我现在都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他,我很想他。

7. 打算养小孩吗?(对家庭有什么看法?)

绝无打算自己生。如果以后真的觉得有需求且有能力,我会领养一个女孩儿,让她原本可能会非常不幸的人生起码拥有个不错的童年。

对家庭没有想法。从上一个问题也能看出来我就是个对所谓家庭观念很淡漠的人,我更注重和人之间的互动和感情——我和某些亲戚感到亲密大多是因为他们照顾我陪伴我,我也喜欢和他们一起度过些时光,即使观念完全不同;和他们的姓氏、和我有多少基因重合度完全没有任何关系——虽然一切的起因是大家有血缘关系。放到伴侣身上也是一样,我们会是life partner,是心意互通的同路人,是利益共同体,是彼此最重要的人,不需要扯到“家庭”的概念。

We’re family. 这种美国主流价值观位列我最不耐烦的三大话题。

8. 想不想回到十年前?

不想。我现在拥有一切:自由、经济独立、自我认同、亲密的朋友圈和精彩的生活。

9. 害怕变老吗?

害怕身体机能衰退和需要躺在病床上的那种变老——意味着失去自由。

如果变老能不影响我的人身自由,就不怕。

10. 你觉得一生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事(物/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接受自己,建立起自洽的价值观,寻求内心的平静;获取足够的自由,(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做想做的事。

在此基础上,为Greater Good,比如世界和平和人人平等尽一份力。

END

感谢支持我的业余产出,如果我写下的内容能让你产生共鸣、受到启发,可以考虑请我吃块炸鸡o(* ̄▽ ̄*)ブ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