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读书总结 | 推荐三本小说

做一期太累了,下期就不知道在哪儿了,且听且珍惜(鼻炎患者预警)

配乐:花样年华OST – Yumeji’s Theme;周华健 – 金缕曲

音频内容和下文文字内容几乎一致

今年在家时间长,并没有如果期望的那样多读书,也没有多读非虚构类或是英文书。依旧是捧着小说一本接一本地读。不过好在还是勉强完成了一年30本,包括3本专业书籍的年度目标。

1. 失明症漫记 Blindness

by José Saramago

因为世界上所有的书合在一起,正如人们所说,便构成了整个无边无际的宇宙。

读起来畅快淋漓,想必作者遣词造句功力深厚,译者水平也高。丝毫没有在读外国小说的感觉,像读中文小说一般自然。文字体验畅快,情节却如所有的反乌托邦小说那样让人毛发倒竖,心里一片绝望,在疫情期间读更添愁绪。

看似幸运的唯一未失明的医生太太,却仿佛受难的耶稣,被迫目睹所有惨剧。她眼看着人们为了生存权互相残杀、社会秩序完全崩溃,生物的求生本能颠覆了几千年来好不容易建立的文明。为了保证自己和周围人能活下去,不得已手刃凶徒双手沾满鲜血、藏匿食物引发悲剧。就像她在书里无数次的自白——这样活着目睹一切发生,恨不能自己也瞎了。

读到半梦半醒之间我还盘算着是不是要考个枪证,有了这样的传染病,面对无法想象的生活,我也许会学那位选择结束的生命陆军上校。

书中众人都没有具体姓名,只有代号:医生、医生妻子、戴墨镜的少女、偷车贼等等。但绝不会引起任何混淆,书里每次出现一个代号都能清楚了解在说哪一位角色,因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身世背景、鲜明的性格特征和独特的处事方式。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可能发生在任何人、任何群体身上。那位眼科医生可以叫Antonio,可以叫李文亮,也可以叫陶勇;凶徒首领可以叫Amon Goeth,也可以叫黄四郎。

Amon Goeth – 辛德勒的名单

他们知道,只有一个回答能满足女人们的报复心——如果他们要的是男人,那我们就去。但没有一个男人胆敢说出这句简短而明确的话来。在心慌意乱之中男人们竟然没有想到,说出来并没有多大危险。因为那些XX养的不想再男人身上发泄,他们要的是女人。

书中还有类似《羊脂球》的情节。即使已经瞎了,解决了生存难题之后男性对女性的最原始的欲望有增无减。因为社会秩序的倒塌,生来体力弱势的女性几乎没有反抗的能力。要么如医生太太一样有相对的超能力,要么有同归于尽的决心。这也印证了一直以来我对文明秩序以及科技的迷信和依赖,离开了这两样,谈两性平等几乎是不可能的。现状不够好,但失去了文明和科技的庇佑,女性的生存状况只会更糟。

当不可预知无法控制的天灾人祸降临,总有人成为举世闻名的英雄、有默默为小善的好人,也有借机释放大恶的凶徒,更多的是作为帮凶的平庸普通人。那么,你会选择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2. 城邦暴力团

张大春 著

我身处一个大时代,眼里尽有几个大人物;总以为时势推移,不出一二人之手。事实殆非如此。穷我虾睛蟹目、螳臂蚊腰,所应付的却只是庙堂之高,却未遑顾虑江湖之远——于今回首前尘,一切岂不枉然?岂不枉然?

上卷读得极累,故事主体骨架藏匿在拉拉杂杂无限蔓延开去的支线里,无数典故和人物小传读来引人入胜但读着读着就忘了刚才在说什么才说到这个故事的。不是我想象中的武侠故事但很好看很好看,最喜欢听传奇故事了。读完之后迫不及待地打开下卷。

下卷读到最后,正当我期待着赵太初预言的八人会大高潮的时候居然就“全书完”了!我盯着最后一句话“封纸印着奇特的莲状无色浮文——它,会是另一个故事的线索么?”愣神许久,不敢相信“废话”连篇的说书师傅张大春就拍拍屁股走人把我撂在这儿了。我可能曾幻想这个故事永远没有尽头,主线明确但无数大大小小分叉蔓延开去的枝干让这本书血肉丰满成了一部贯穿明清民国到九十年代台湾江湖帮会历史的皇皇巨著。忍不住把张大春和同样爱掉书袋用典信手拈来的埃科相提并论,读《玫瑰的名字》和读《城邦暴力团》时截然不同的心态则是源于我对西方宗教毫无兴趣读来昏昏欲睡但对此书里的种种民间传奇武林轶事喜闻乐见永不厌烦。我对喜爱的作品的作者一向心怀感激,感激他们呕心沥血把多年所学和积累用想象力加以补缀诉诸笔下以飨读者。

如果决定读这本书,不要怀着对武侠小说的想象和期待,甚至不能以读任何“给你讲个故事”的类型小说的心态来读。整套书没有起因经过结果完整的主线故事,如果用拓扑结构来比喻,传统小说是“总线型”,那《城邦暴力团》就是网状或混合型——每个节点都能散开去讲上三天三夜一环套一环的故事,又会由此节点散开的某个故事里和彼节点散开的故事重叠、交织成另一种真相;千千万万个故事看似都在为主线铺垫,看到最后却又好似主线剧情几乎没有任何推进,但脑子里已经莫名其妙地装进了很多民间野史、传奇故事、历史典故甚至诗词歌赋。

另外,千万别信张大春在书里写的各种典故标记的出处,除非你用搜索引擎再三求证过。这家伙就和博尔赫斯一样仗着自己读书多知识面广,一本正经有理有据地胡说八道、瞎编乱造。有一句话可以高度总结概括所有读他们作品的读者们的心情:“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我还可以替两位老顽童补上一句回答:“我读的书多,不会骗你的!”


3. 繁花

金宇澄 著

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

这本书和上面的《城邦暴力团》同属于极容易出现两极分化评论的书。好这口的读者读完意犹未尽,回味就如同端午节飘荡在街衢巷陌的粽叶香味般悠长;不好这口的,要不读了一小部分便释卷离去,要不硬着头皮读完咒骂后悔被浪费的大好青春。

就如同风格过于独特的电影,不可能像主流商业片一样容易讨好大多数人,也许乏善可陈,但也不至于难以下咽。

我会把这本书推荐给喜欢墨镜王电影的腔调的“矫情”影迷,或是喜欢看些家长里短、男女情事又不是情感卫道士的“无聊”读者,也推荐给对上海近代当代弄堂生活变迁感兴趣的“闲人”。

我属于第一类读者。王家卫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我喜欢他拿腔拿调、处处留白的镜头语言;也爱极了他把男女/男男之间那点小情小爱讲得千回百转的叙事方式;津津乐道的还有朦胧婉约、独上高楼似的台词对白。

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阿飞正传》结尾,梁朝伟骑马觅马,英雄暗老,电灯下面数钞票,数清一沓,放进西装内袋,再数一沓,拿出一副扑克牌,撵开细看,再摸出一副。接下来梳头,三七分头,对镜子梳齐,全身笔挺,骨子里疏慢。最后,关灯。否极泰来。这半分钟,是上海味道。

会读《繁花》也是因为传出墨镜王要拍,等到能上映的时候估计我已经三十好几了。读到精彩处总是忍不住击节赞叹:这可非得王家卫才能拍不可!《花样年华》里穿着大花旗袍、拎着保温饭盒,袅袅婷婷走过狭窄街道去买宵夜的张曼玉,和梳着油光瓦亮的分头、穿着笔挺西装的梁朝伟一次次擦身而过的画面,加上操着一口上海话整天打麻将的房东孙太太的偶尔出场,从未在香港生活过的我甚至常常错以为这个故事发生在上海老弄堂里。

花样年华

忍不住猜想,幼年离沪的王家卫是不是也把自己对故乡遗留的回忆和想象,和镜头里的香港街道交错重叠了起来?

对比两个城市的现代化发展程度和高速运作方式,以及新老城区交错共生的城市面貌,竟也觉得十分相似。如果把书里的沪语都换成粤语用词,当成一本香港市井小说读来也不见得突兀。

六十年代的懵懂情事和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交错叙述。酒酣颓然之际,竟叫人不知是少年长梦未醒,还是中年重回旧梦。

卫道士在这一卷群像里只看到男盗女娼,我却忍不住联想到“众生皆苦,有情皆孽,声色无常,大悲剧是也。”时代的滚滚洪流以及内心的贪嗔痴吞没了书中男女,他们挣扎都显得徒劳无力。

“年纪越长,越觉得孤独,是正常的,独立出生,独立去死。人和人,无法相通,人间的佳恶情态,已经不值一笑,人生是一次荒凉的旅行。”遁入东北莽莽林海间的姝华早就替所有故事写好了注脚。

END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