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程 | 看了就懂的摄影教程,助新手摆脱自动模式

不敢相信我也胆敢写摄影教程了,本文的目标就是:

让你不再只用自动模式!

不是自动模式不好,但有选择地用自动模式和只会用自动模式是有本质区别的。

拍了这几年下来,感觉自己基础的问题都解决得差不多了,绝大多数对理论的理解都是在实践过程中获取的,这样学习很慢,但符合我的性格。拿起相机拍照时我甚至对光圈、快门速度和iso这三要素都是一知半解。我心急,没耐心从基础教程学起,忍耐着看了一些也觉得不甚明了。我至今搞不懂好多摄影教程喜欢讲的成像原理,但这些一点都不妨碍我拍照。相机发展这么多年,极端的如手机照相功能,都是冲着越来越简单易懂好上手的趋势发展的,普通人用普通的摄影设备,不需要懂原理懂个怎么做就够用了。

我认为摄影的上限是由审美决定的,设备和技术差不多够用就行,完全可以边拍边学。

我下面写的东西都是对着相机设置一看就懂,不需要多么高明的理解能力,不知其所以然而知其然足以。

1.买什么相机和镜头

机身

太长不看版:

  • 如预算有限,不必一步到位追求高性能和全画幅,
  • 买预算内最好最新的,各品牌各有特点,除富士(其实还有徕卡?)溢价略高之外其他品牌同价位无巨大差别,按需选择,不必太过纠结

我买东西真的很烦做功课。我买第一台微单之前,先确定我的预算上限,再估算一下我能的臂力上限,再看看我想要换镜头还是不换镜头的,选个最新款评价还可以也不太丑的,齐活了。这类筛选总结各个摄影账号都给你们做好了,直接对着找就行了。

如果不清楚自己要什么,不如对着产品推荐列表想自己一定不要的参数什么。

除了富士家相机溢价略高之外,同价位的不同牌子性能不会有太大差距。但不同品牌有不同的特点,还有配套镜头的丰富程度和价格也不太相同。每个机身品牌的配套镜头丰富程度和价格,会影响你出了新手村之后转职的花费。不同厂家出的机身和镜头大多不会通用,较少副厂镜头选择的,比如富士,想加购镜头就只能买富士自己出的镜头,型号选择也不是很多。当然有镜头转接环这种东西,但我感觉很麻烦,除非你有几个祖传镜头,不然可以等玩熟了再摸索。

我只用过富士普通机型和索尼A7,其它如尼康、佳能、宾得、理光、徕卡、哈苏等一点都不了解。个人认为富士溢的价体现在机身外观和直出滤镜上,如果不想做后期,富士滤镜直出很高效,还能保持出片风格统一,挺适合新手随便拍的。虽说是因为犯罪分子逼迫我灭门的富士,但在那之前我的富士已经积灰一段时间了。我这种不做后期绝不出片,也不追求日系朦胧美的手抖如筛糠之人,对富士一生黑,现在安心做索尼门下走狗。

【本文由索尼相机公司友情赞助——五毛钱】

对于新手来说,相机机身如其他所有电子产品,相似价位同类产品买新不买旧。但也不用特意追求一步到位(比如,不用追求第一台相机就是全画幅),以“轻便,愿意带出门,好操作”为主,最重要的是培养拍摄习惯和兴趣。还没开始拍的时候你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三分钟热度,也不知道自己会喜欢拍街景人文、人像、风光还是别的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臂力怎么样(?)假使我一开始就买了现在常用的 sony a7+24-70 变焦头,就我这弱鸡胳膊和怕麻烦的性子,早歇了摄影的心思了(其实重的是镜头,不是机身,A7就是正常微单重量)

镜头

太长不看版:

  • 想要尝试拍摄不同内容,比如街景、人文、活动、风光和人像的,推荐选一支标准焦段内的变焦镜头,光圈选预算内数字最小的,兼顾自动对焦和成像锐度性能
  • 只想拍美美虚化人像/食物/手办etc,可以选大光圈定焦头,35mm或者50mm,比如 f1.4
  • 注意镜头重量,焦段跨度越大,数字越大,重量越重
  • 不同厂家镜头有不同的接口,需要选购适配机身接口的
  • 镜头保值又耐用,预算有限可考虑二手

先来理解一下概念。

定焦镜头:35mm f1.4,85mm f1.4 等等,这种镜头型号只有一个mm数字的就是定焦镜头。它们只有那一个焦段,不能放大缩小。

变焦镜头:24-70mm f2.8,镜头型号里有两个数字,代表一定的焦段范围,通常可以转动镜头放大缩小,即改变焦段。

焦段后面的数字 f1.4,f2.8 等代表镜头的最大光圈,下文会解释什么是光圈。理论上同一焦段,标注的光圈数字越小,镜头越贵。同一焦段的镜头, f1.4 会比 f2.8 贵很多。

焦段换算:通常说的焦段数字是指全画幅相机的镜头。残幅相机镜头,比如富士的大多数镜头,标注的数字对应成全幅相机的镜头数字需要乘以1.52。举个例子,富士有一款 56mm f1.2 的定焦镜头,对应到全画幅镜头,就是等同于 85mm (56mm*1.52=85mm) 的定焦镜头效果。

我并不推荐新手上来就使用定焦头(除非你只拍某一场景,比如只拍人像,只拍食物等静物)。虽然很多人追捧 35mm/50mm等定焦头,还老举例某某大师只用某焦段定焦头。但是,对于新手而言,你对自己要拍什么、拍成什么样可能毫无概念。变焦头的优势在于,一个场景中无论你人的腾挪空间有多小,通过变焦都能获得一定的构图弹性;而使用定焦头会极大地受限于拍摄空间,非常考验构图能力,很容易打击到新手的拍摄自信。

如果你有两支镜头的预算当然可以再买定焦体验一下,但如果只有一支镜头,选一个焦段适用广泛的变焦头,先上手拍。拍了一段时间之后,确定自己享受摄影,有继续拍下去的意愿,对于自己的审美和创作偏好有了更清晰认知之后再挑选定焦镜头也来得及。

除非一开始就有明确的需求,大多数新手推荐选标准焦段的变焦头,粗略地讲,是数字在16-105mm之间且跨度适中的。常见的有:24-70mm,18-55mm等。大多数机身可选的自带镜头都在这个范围内,可以满足绝大多数日常拍摄场景。

至于广角焦段比如11-24mm、14-24mm、16-35mm等等,或者长焦焦段70-200mm、70-300mm、100-400mm等等不适合新手漫无目的地体验拍摄,他们都有更特别的使用场景,属于出了新手村后的剧情。

对我来说长焦最大的问题是重。本弱鸡每次举70-200mm 都觉得自己在被迫锻炼,拍一会儿就开始手抖举不动了,如果不是风光党请慎重入手。

去年才购入的 70-200mm f2.8,拍 blue moon 拉到了200mm;我的风光党朋友有些在离我更远的机位使用200-400mm 镜头拍摄这个场景

如果嫌弃机身自带镜头,想要一支好些的镜头,预算又不是很充足,可以买个二手的试试。大多数地方二手摄影设备淘换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特别是镜头,只要不破损都很保值。

挑选镜头最好稍看下测评,同等预算下,镜头的对焦速度和成像锐度(英文视频里说的 sharp)的取舍是需要考虑的(这两者其实与镜头和机身都有关系)。

我除了一开始富士的套机变焦镜头之外,就用过24-70mm GM,再也没换过,我也没怎么做功课,就是用了朋友的一段时间之后觉得方便又够用,就买了;后来为了拍奇观(?),也是眼睛一闭无脑入了索尼地70-200mm GM,出去拍人像也就背这俩变焦,定焦头从此全部积灰。除非你像我这样心大不挑,不然这种偷懒买彩票似地买镜头不可取啊!

使用 24-70mm f2.8 在同一地点拍摄的人像,比富士效果好很多,全画幅的底片后期余地也大

以下内容最好对着相机边尝试边理解。

2. 光圈、快门速度、ISO和曝光

打个好记的比方,光圈、快门速度、ISO和曝光如同四边形的四个内角,是互相牵制的

我先不精确但简单粗暴地解释一下这四个概念。

光圈 (Apeture):数字越小,越亮,背景越虚化(f1.4 比 f2.8亮,f1.4 比 f2.8虚化得厉害);

快门速度 (Shutter Speed):决定了曝光时长,分母的数字越小,曝光时间越长,越亮,越容易糊(1/200 比 1/400亮,1/200 比 1/400更容易糊);

ISO:数字越大,越亮,越容易有噪点(10000 比 100 亮,10000 比 100 噪点多)

曝光 (Exposure):你想这照片(比起真实情况)有多亮?(-1/-2/-3就是变暗,+1/+2/+3就是变亮)

上面我所说的“亮和暗”更精确的说法是“进光量多/少”或“感光度高/低”,“背景虚化程度”更专业的说法是“景深深/浅”,为了方便理解和记忆用了更直观的说法。

好了,作为新手,让iso自动计算(auto),曝光设置为0,或者希望达成曝光度为0。通过两个场景举例来解释上面的概念。

场景1:

  • 拍人像,我想要背景虚化,我用的50mm定焦镜头,镜头光圈数字最小是1.4。那我就把光圈拧到1.4,感觉这个虚化很漂亮,正合我意。
  • 模特静止不动等我拍,那快门速度至少得是焦段的三倍分之一 即1/ (50mm*3)=1/150(小于等于 1/150,即1/200可以,1/100不太行),会比较安全,保证不会糊
  • 以上三个参数确定之后
    • 白天,模特脸上有日光,为了达成正常曝光(上面说的数值为0),系统自动计算出iso只要100
    • 晚上,模特脸上只有路灯光,挺暗的,那为了达成正常曝光(上面说的数值为0),iso可能得10000

场景2:

  • 拍风光,希望眼前所有景物都越清晰越好,不要虚化,我用了24mm的焦段,光圈拧到11
  • 我不希望有噪点,相机性能限制,iso调到6000不能再多了(相机性能可以影响iso到多高才会出现明显噪点);可是今天阴天,又临近傍晚,天光很暗,那为了达成正常曝光(上面说的数值为0),我的快门就得越慢(亮)越好。反正拍风光一般没东西动,我还特意带了三脚架不会手抖了,那我的快门调到1/8才够。
  • 补充:快门调得非常慢,在风光中会应用到拍水流轨迹、车灯轨迹等场景

上述具体数值都是瞎编的,要根据拍摄场景尝试调整。

以上两个场景,我们都先确定了三个内角所代表的要素(场景1:光圈、快门速度、曝光度;场景2:光圈、iso、曝光度),第四个内角所代表的要素就可以交给相机去自动计算。(场景1:把iso设置为auto;场景2:根据曝光度调整快门速度)

这样,你就算会用M模式了。

3. A、S、P模式

依旧是简单粗暴地不特别精确的解释。

A模式:我选择光圈大小和曝光度,剩下的交给相机。

我今天就要大虚化,我今天就要用我镜头的最大光圈1.4,拧上!本新手今天就把曝光数值放在0,剩下的快门速度和iso相机你看着办吧,自己根据不同的场景光线算去吧!

A模式又称为光圈优先模式,是应用最广泛的,是新手离开自动模式之后的第一选择。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白天扫街、拍人像),直接利用光圈大小控制景深(即背景虚化程度),再加上构图,就基本决定了画面。方便、省力。

S模式:我选择快门速度和曝光度,剩下的交给相机。

我要拍狗子奔跑,经测试快门速度得整到1/1000狗子才不会糊。剩下的光圈和iso相机你看着办吧,自己根据不同的场景光线算去吧;我今天要拍车流轨迹,经测试快门速度得整到10“,其它的让相机算算。

补充1:前面说的几分之一的快门速度的单位都是秒,所以10秒就是快门速度非常慢、曝光时间非常长,非常亮、非常容易糊,除非你是不世出的铁手,不然必须上三脚架。

补充2:其实拍车流轨迹、水流轨迹等特定场景更适合用M模式。

P模式:我选择iso和曝光度,剩下的交给相机。

这个模式我几乎没用过。我想象适用的场景是,时间特别紧,没法根据情况变化随时调整光圈和快门的时候,固定一个可接受的iso值和曝光度进行拍摄。

M模式下长曝光 10s 拍出的车轨

4. 对焦

不同的对焦模式有很多讲解分析的视频和文章,不再赘述。我这里只讲一些简单粗暴好应用的内容。

  • 抓拍人像、动物时,可以用 AF-C 连续自动对焦模式。这个模式的成功率和相机素质有关,我换掉富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焦太慢(当然我用的不是富士的旗舰型号),换成索尼之后抓拍运动的人像成功率高了很多。
  • 学会用 AE-L/AF-L 按钮进行对焦锁定,从快门按钮分离自动对焦功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可以搜索专门的教程学习设置,学会了对焦锁定之后,可以极大提升创作效率。类似的还有测光锁定,不是所有相机都有这个功能,感兴趣可以搜索学习。
  • MF 手动对焦
    • 一言以蔽之,自动对焦很难对上,或者自动对焦不符合创作意图时,就要用手动对焦;我大多时候拍街景和人像,极少用手动对焦。举几个用得上手动对焦的例子:
      • 透过很密的栅栏或玻璃拍背后的物体,自动对焦容易对焦到栅栏或者玻璃上
      • 拍极近或极远的物体,超过了镜头的自动对焦范围,比如拍银河或是昆虫特写
      • 需要虚焦效果时
    • 很多镜头上面会有个拨动的开关,一端写MF,一端写AF,可以快速切换;也可以直接通过相机设置修改对焦模式
    • 多数镜头可以通过转动远离机身的一个圈圈来手动对焦(如果靠近机身的圈圈可以转动,一般用来调整光圈大小)

高阶技能诸如测光、锁定测光、人为补光等,太难一两句话解释清楚了,拍一段时间有了些体会和想解决的问题之后,可以找专门的视频或者教程来看,有的放矢更容易记住。

5. RAW格式和后期

大多数相机有三种照片保存的设置:

  • 仅储存JPG图片格式
  • 仅储存RAW格式
  • 两者都存

如果不需要大量后期,也不需要非常非常高像素的照片,只存JPG格式一般都够用了。有双卡配置的相机,可以设置一张卡存JPG,一张卡存RAW,导出图片的时候会很方便。

请注意,相机自带的滤镜只会展现在JPG格式上。我有一个逗比朋友,很喜欢用GR2(理光出的一款非常热门的便携式数码相机)自带的黑白滤镜,但一开始他设置了只存 RAW 格式。于是当我们问他要照片的时候,他发现,存储卡里导出的照片都是彩色的原片,没有带上黑白滤镜……

我是个不后期不发片的人。相机能产出的 RAW 格式底片给了我极大的后期余地,也是我转投索尼全画幅的重要原因。简单但不精确地解释全画幅的优势就是同样光线恶劣的环境下拍摄出来的不够满意的照片,全画幅拍的也许能修,残幅的基本没有机会。

但真的不需要第一台相机就追求全画幅,除非你打定主意就要拍风光。另外,能在拍摄时候解决的问题,尽量不要寄希望于后期。

后期是十分庞杂的话题,感兴趣可以自己学习。目前被广泛使用的软件还是 Adobe 家的 Lightroom 和 Photoshop。Lightroom 如今的功能十分强大。如果不需要精修人像或者风光片,LR 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后期需求,它比 PS 用起来简单很多,操作原理和各种手机修图软件比较相似(Lightroom 的移动端做得很好,云端同步功能也很方便)

网上会有各种摄影爱好者们分享或者出售的 LR Presets (类似滤镜),可以一键应用到同批次所有照片,十分方便。


6. 审美决定作品的上限

我不会讲构图、色彩和美学等等抽象的内容,这教不了,我也没资格教。我目前的拍摄风格绝对不是学习了”99种构图方式/摄影审美101“之类的教程后习得的,我甚至没翻阅过太多作品集。

我的作品反映出的是我过去受过的所有美学熏陶的总和。如果非要归结一些原因,大约是从我看过的几千部电影里、喜欢的印象派画作里、逛过的艺术展览和七八年的建筑学教育里来的。

当然模仿和学习优秀的摄影作品也十分必要,特别是当你没有特定的审美喜好时,可以从模仿喜欢的摄影师作品开始。

艺术创作从来不能真的”无中生有“。

结语

我写这篇内容是为了出心里一口气,憋了许久。一直想写点什么让对摄影感兴趣的人了解摄影一点都不难,门槛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对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摄影年数的高低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摄影作品的水平。长期来看,如果不是喜欢折腾器材,其实摄影的花费也并不比任何其它需要器材的爱好贵。开始是相对较大的一笔投入,但运气好的话一款机身一个镜头可以用很久。但凡有一点余钱一点时间,都可以享受摄影。你不需要懂这懂那,你只需要愿意拍,不停地拍,回顾总结提高,然后继续拍。

我做事极少万事俱备之后再开始的,只是被强烈的创作欲望驱使,看啥好看的就想自己搞出来。比起画画,拍照这种定格已有画面的创作形式真是再容易不过了。画画要从无到有可太难了,我实在没那天赋。

最后打个广告,欢迎follow我的ins账号 @bamboobone

祝大家都拍得开心!

END

2 thoughts on “教程 | 看了就懂的摄影教程,助新手摆脱自动模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